9月10日,奥运冠军陈雨霏因脚着李宁牌运动鞋导致右脚大脚趾被划开一事在网上闹的是沸沸扬扬。虽然受了伤,但陈雨霏进行简单包扎后还是忍痛完成比赛,最终以2:1的成绩战胜了对手。陈雨菲比赛结束后面对镜头表示,“那个鞋不知道怎么回事,它的前面就开了。开了以后它就顶住我的大脚趾,然后皮就开了”。
从BWF世界羽联9月9日下午发布的陈雨菲伤势一图来看,陈雨菲的脚趾被割开、皮肉翻起、血染袜子,伤势确实非常严重。在看到这张图之后,网友们也是对陈雨菲的伤势表示了关心和心疼,同时也质疑李宁鞋是不是真的存在质量上的问题,为何会导致运动员的脚受伤,一时间,李宁官方微博下像炸开了花一样,充满了网友的质疑声,“李宁鞋里有钢丝”一时间也是登上了热搜。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在联系李宁羽毛球官方微博求解未果。9月10日18点21分,李宁羽毛球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已在第一时间与浙江队及陈雨菲本人取得了联系,将进一步了解伤势和情况。截至目前,李宁官方没做出进一步解释说明,也没有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极目新闻记者也于9月11日再次尝试与李宁方联系,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也未得到回复。
那陈雨菲受伤时所穿的究竟是一双怎么样的鞋呢?就此,记者查阅了陈雨菲在9日参加比赛受伤时所穿的鞋子,据@李宁羽毛球官方微博显示,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中,李宁赞助了包括北京队、辽宁队、浙江队、四川队、陕西队、山东队、广东队在内的7支羽毛球队。而网友们也是火眼金睛,认出陈雨菲当天所穿的鞋正是李宁今年新出的“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AYAR006-2”。
购物网站显示,该产品使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鞋头耐磨材料,应用于鞋面脚趾处,宣称可以有效的预防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鞋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其官网售价为1099元。
看到这样的价格,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么贵的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一种事故?难道是羽毛球运动员的鞋是特制的,里面存在钢丝之类的东西?记者在查阅有关的资料后,了解到羽毛球鞋和普通运动鞋相比来说,防滑性、耐磨性都会更好,而缓震、缓冲击性能都会更好。记者尤其注意到,在缓震、缓冲击性能方面是这样介绍的,羽毛球鞋在打羽毛球过程中,对脚部在高速急起急停的状态下有着充分的保护。而普通运动鞋不针对保护在羽毛球比赛中的技术动作,保护性差别较大。
而在耐磨性方面,介绍到不同羽毛球鞋在运动中,左脚(右手习惯的人)前内侧拖动较多,磨损特别厉害。所以专业的羽毛球鞋在这方面有专门的设计。而普通运动鞋对辅助脚的前脚掌部分鞋底专业耐磨性的设计没有要求。并没有查阅到说羽毛球运动鞋里会需要有钢丝固定这一说法。
其实这已经不是李宁品牌第一次遇到公关危机,早在2016年,李宁成为CBA联赛的赞助商,当时要求所有球员都必须穿着李宁的球鞋上场比赛。但是在某场比赛中,与耐克签了个人合约的易建联当众脱下李宁的球鞋,拒绝上场比赛。这一举动在事后遭受了很大的非议,篮协因此对易建联做出了停赛一场。而易建联在事后也通过微博向公众道歉,并解释道自己当时不穿李宁鞋是因为比赛中脚的不适与疼痛感使自己情绪失控。
而近些年李宁鞋也和国外一些品牌做起了联名款,跨身潮流一线,而价格也从之前的亲民价格变得很多大众觉得价格越来越贵,大家都表示曾经最爱的国产品牌变成了“穿不起”的品牌,甚至个别款式一度被炒到了万元以上,还曾受到了官媒的关注。在被点名之后,个别平台将价格过高的款式下架,李宁价格风波随之平息。
而极目新闻记者通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间人联系上现役国家羽毛球队的一名运动员,她也是陈雨菲的队友,她说:“昨天还碰到了陈雨菲,目前她的状态还好,受伤是事实,脚确实还是很疼,但是陈雨菲本人也表示,自己从未说过鞋里有钢丝这句话,不知道为啥会传出这样的说法,她表示很费解。”
而对于记者问到羽毛球运动鞋里是否存在钢丝一事,她表示,这不可能,鞋子是用来运动的,是不会有钢丝的。但是目前比较可能的一个情况是,确实可能存在由于比赛急转过快,运动过猛,冲击力太大确实会出现脚剐蹭着鞋子这个情况,可能感觉上比较像钢丝割着脚的赶紧,而且鞋底和鞋面的的缝合线也会有摩擦感,是可能会出现挂着脚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鞋子里肯定没有钢丝,也不知道为何会传出鞋里有钢丝这个说法。
不过,缝合线是不是真的存在没有缝合好的情况,李宁方又该如何平息此次公众的质疑声,希望李宁方也能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9月9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在全运会先期比赛中右脚大脚趾被运动鞋划伤,包扎后继续比赛取得胜利,该事件引发大众关注。
根据直播视频内容显示,陈雨菲在第二局时右脚大脚趾被运动鞋划伤,伤口流血。在包扎后,她接着来进行比赛,并以2:1的成绩战胜对手。之后,陈雨菲面对镜头表示,“那个鞋不知道如何回事,它的前面就开了。开了以后它就顶住我的大脚趾,然后皮就开了”。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浙江羽毛球队参加全运会的“战袍”由品牌李宁(赞助。据澎湃新闻,划伤陈雨菲脚的鞋从外观上看,是今年李宁出的新款“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
9月11日下午,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李宁官网,“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ayar006-2”已下架。
9月9日14时30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小组赛E组比赛7开赛,浙江队陈雨菲对战福建队韩悦。
这场比赛的第三场单打在陈雨菲和韩悦之间进行,韩悦在比赛中开局不错,以21比16先下一城。
而在第二局时意外突发,陈雨菲在领先情况下,请求暂停比赛,并请场地医生对她的右脚大脚趾进行了包扎处理。简单包扎过后,比赛继续,陈雨菲以21比19战胜韩悦。第三局时,陈雨菲更换上一双红色的球鞋,以21比14战胜韩悦,赢得了这场比赛。
有网友注意到,陈雨菲受伤后再次上场,虽然保持小幅领先,但右脚移动疑似因伤势受限,只能以高质量的回球弥补跑动难题。当特写画面给到陈雨菲时,她不时出现疼痛表情。
赛后,9日17时,@BWF世界羽联发布了运动员陈雨菲脚受伤的消息。该消息称,“陈雨菲:第一局打的时候鞋前面不知道怎么开了,有个像钢丝还是线一样的东西把我的脚划开了。那个东西一直刮我的大拇指,所以换了一双之前的鞋穿着打,多少比之前的好一点”。该微博配有一张大脚趾上有伤口的照片。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浙江羽毛球队参加全运会的“战袍”由品牌李宁赞助。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有球迷对运动鞋质量提出质疑。根据现场直播画面,该款运动鞋疑似李宁今年新出的“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ayar006-2”。
而在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介绍中,该运动鞋使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鞋头耐磨材料,应用于鞋面脚趾处,宣称可以有效的预防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鞋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这款鞋售价为1099元。
此外,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目前包括李宁官网电商及小程序“李宁官方旗舰店”在内,已经搜索不到鹘鹰Ⅳ女子羽毛球专业比赛鞋ayar006-2型号运动鞋,而李宁官网客服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该款商品在官网已处于下架状态。同时,京东李宁官方旗舰店客服也表示,目前查询不到该款产品。
9月10日,李宁旗下官方账号@李宁羽毛球 公布消息称,知悉陈雨菲在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突发伤情,李宁羽毛球对陈雨菲的情况极为关注。“专业的运动保护一直是李宁羽毛球关注的重点,我们第一时间与浙江队及陈雨菲本人取得了联系,进一步跟进伤势和情况。”
根据此前李宁羽毛球公布的信息,陈雨菲所在的浙江队是此次李宁助力的7大省队之一,此次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队训练备战中,李宁总共助力7大省队,分别是北京队、辽宁队、浙江队、四川队、陕西队、山东队、广东队。
近年来,随着国潮品牌大热,李宁也频频发力营销端,产品代言人也不止于体育运动明星,今年5月,肖战正式成为李宁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后,彼时便有许多粉丝前往李宁线下门店打卡,甚至在购物清单的小票中,还会备注上“肖战粉丝小飞侠”字样。
8月13日,李宁发布2021年年中业绩报告。营收方面,截至6月30日,李宁营收为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上半年,李宁日进超5000万元。
盈利方面,2021年上半年李宁净利润超19.62亿元,同比大涨187%;毛利率上升6.4个百分点至55.9%。
分业务来看,2021年上半年李宁服装收入同比增长72.1%至50.61亿元,占总营收47.6%,为第一大营收来源;鞋类收入同比增长57.1%至45.94亿元,占总营收45.1%,为第二大营收来源;器材及配件收入同比增长71.8%至5.41亿元,占总营收5.3%。
值得关注的是,李宁在营收与利润大涨的背后,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企业研究及产品研究开发开支和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比例均有所下降。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李宁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研究及产品研究开发开支占比分别为1.3%、2.1%、2.2%、1.8%,正如此前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李宁管理层公布的内容:“未来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会维持在2%的水平,研发的重点在于功能性材料,和针对专项运动结构和运动本身的研究包括人体运动工程学等领域。”
同行安踏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占比分别为2.8% 、2.4% 、2.7% 、2.2%。有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目前国潮品牌研发力度与与耐克、阿迪常年7%左右的投入比例还有差距。
浙商证券的研究显示,中国李宁的消费主力人群在18-25岁,95后、00后对中国李宁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国李宁的定价也在1300-1400元,中国李宁也帮助李宁品牌重新站回一线城市最中心的商圈位置。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自2010年“90后李宁”品牌年轻化战略以来,相继推出“Lining X Jessica”、LNG、李宁弹簧标,最终于2018年借由纽约时装周平台推出中国李宁系列获得成功。
如今,在国风潮流大热机遇之下,如何调整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将热度转化为花了钱的人品牌实力的拥护,让国货品牌持久地“潮”下去,是国产品牌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