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生》是一本以培养现代人养生意识,传播养生保健知识的刊物。核心内容以养生为主,兼顾养和治。着眼于中老年群体,关注内容广泛,既有名人名医养生办法,也有寿星的经验介绍,从身体到心理,无不涉猎,重视权威性,不跟风,有自己观点与特色,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受到读者好评。
俗话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能够准确的看出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而它对血管健康同样功不可没。合理的运动计划,不但能够塑造出强健的血管,更重要的是,会让人收获全方位的健康。赶紧动起来吧。
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度高血压等
脾脏不好。脾脏是人体贮血的重要器官,脾脏受伤或者病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剧烈运动很可能会造成功能细胞的死亡。
发烧:发烧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和外来物做激烈斗争,如果这时候出去运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不利于身体康复。
运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运动下去,才能真正收获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对健康的益处。怎么样提高自己的运动积极性,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比如选择自身喜欢的项目、与他人结伴、多种运动交替等。
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可操作性和便于长时间坚持两个方面。制订运动计划时,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性别、年龄、体形、体力、运动习惯、运动经验、运动爱好等。
这里说的运动,是指在休闲时间里的身体锻炼,这样才可能对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积极的作用,工作中的体力活动则没有效果。
影响血管的结构,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等疾病症状。
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扩张,促进心肌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率。
促使身体中大量的储备毛细血管开放,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新陈代谢。
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全面的体检对于年轻的朋友而言,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当然,有特殊不适的人最好咨询专业的人士。但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突然“活跃”起来存在较多的危险性。超过40岁,人体的健康开始走下坡路,很多器官开始萎缩,如果在之前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很容易给身体带来不利,如果再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更危险。因此,在选择运动尤其是剧烈的运动之前,建议中老年人特别是平时不运动的人一定要做个全面的检查,根据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正真适合的运动方式。
这里说的运动装备,主要是运动时穿的鞋以及运动护具的选择。一来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感觉的舒适性,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性的考虑。
鞋子的选择很重要,宜穿宽松、鞋底柔软舒适、通气性好的鞋,如运动鞋。若选择打羽毛球、网球,最好带上护腕、护膝等运动护具。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本身参加轻度的有氧锻炼,运动护具可能用不到。
热身运动是帮助身体慢慢进入运动状态的一个环节,既能为正式的运动准备好,还能防止在运动中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
通常,热身运动选择一些柔韧性的拉伸活动是不错的选择,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不宜过长。如果是冬天,可以稍微延长一下热身时间。
运动有那么多好处,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并非是。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要通过你自己的真实的情况合理选择。到底多少合适,自己的身体最清楚了。运动可不是为了比赛,身体感到轻松才是王道。
通常,要想运动起到一定的效果,每天要消耗摄入总能量的10%~20%。平时不运动的人可以从消耗10%开始,平日经常锻炼的患者,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20%的消耗量。对于肥胖的人来说,需要消耗的热量还要适度增加一些,以达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的目的。
运动的强度要在自身感觉舒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增加,而运动时长也要慢慢增加,运动时间的变化可以在1个月内逐渐完成。在选择运动时,别认为做高强度和高难度的剧烈运动就更好,这样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使得交感神经更加兴奋,从而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身体不适,如血糖的升高,甚至会出现身体负荷过大,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运动的强度有没有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来衡量呢?能够准确的通过运动后脉搏的次数来判定。通常,合理的运动强度以(220-年龄)*(60%~80%)为宜。
例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上限为220-50=170,合适的运动强度为170*(60%~80%)=102-136,即运动后脉搏数在每分钟102-136上下浮动为宜。
运动的有效性不是通过时间长短、频率的多寡来判断的。运动时肌体会产生乳酸,如果长时间的运动,则会让乳酸大量堆积在身体内部,引起肌体疲劳、酸痛、痉挛,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性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时间和频率,才能对心血管健康有利,且不会让你白白浪费了汗水而没有效果。运动贵在科学与合理。通常,要想运动有效果,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不能抽出整段时间来运动的人,可以用3个1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上班路上能提前一站下车,用10分钟走进公司,下班回家提前一站下车,用10分钟走回家,晚饭后1小时慢走10分钟。
进行耐力锻炼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每周3个20分钟的练习,以达到出汗为止。如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跳舞等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增强心脏功能。
成年人每周会进行2.5小时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跑步、游泳等,能起到增强肌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每次不少于10分钟。老年人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情况合理减少时长。
每周做5次拉伸运动,每次5分钟,可以帮助肌体增加柔韧性,加上沉思默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打扫心里的垃圾,使得身心都受益。
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哪些运动更有效果,更容易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这同样是需要全面考虑的。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其中有氧运动是预防多种疾病的首选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它们不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负担,适宜长时间坚持。有氧运动的强度同样有大小之分。另外,怎么样来判断某种有氧运动是不是适合自己,可以根据以下的简单标准快速判定。
100米及200米的短跑、跳高、举重、俯卧撑、单杠等,都是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相比,无氧运动相对强度较大、运动量大、时间持续较短,对于脂肪的消耗很小,容易增加肌酐、次黄嘌呤的释放量,长时间做无氧运动可能增加患痛风的危险。因此,无氧运动不宜经常做。
运动结束后,是不是马上停下来,接着休息、洗澡、吃东西了?不是。运动后也要慢慢恢复安静状态,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运动后要做一些放松的调整活动,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避免运动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现象。
运动后别立刻冲澡。因为运动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冲澡很可能会引起毛孔迅速收缩和关闭,使得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抵抗力也会下降,人容易生病。通常,运动后应先用较软的毛巾将汗水擦干,再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待呼吸和心跳回到正常状态,休息30分钟再洗温水澡,水温以35摄氏度左右为宜。
运动后的膳食营养要跟上,但是还需要注意食材的选择,不能运动后跑到快餐店狂吃汉堡——运动就白做了。运动过后,不能暴饮暴食,感到饥饿可吃少量的粗粮,像番薯、馒头、高粱米饭等,同时进食一些蔬菜水果,分三次进食。另外,运动后应尽量选些碱性食材,如豆芽、番薯、胡萝卜、金针菇等,帮助身体中和产生的酸性物质。
京ICP备11000850号京公网安备8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国家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平台
©2011-2020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国家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平台俗话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能够准确的看出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而它对血管健康同样功不可没。合理的运动计划,不但能够塑造出强健的血管,更重要的是,会让人收获全方位的健康。赶紧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