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世纪尚城项目是央企中铁大桥局武汉置业公司投资开发,中铁大桥局是具有120余载发展历史的中国中铁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中铁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特大型骨干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建筑承包商之一。排名中国建筑行业第一位。已经连续17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排名世界500强企业第34位。并且在2022年《财富》中国排行榜中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5位。
项目引水入园,打造抱水的社区中央公园,设计多元特色、适宜不同年龄人群的五大园系空间,高大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多层次景观系统,丰富的植被,让项目为负氧离子环绕,在这绿意丰境之中,感受四季缤纷与鲜氧生活。
以智慧运动理念,将各种运动形式植入生活。室内恒温泳池、沿河景观跑道,及虚拟马拉松使跑步,使运动充满了乐趣。构建全龄活动和户外休闲空间,复合型生活场所,成就全动的活力社区,为每一位城市的奋斗者打造多元化健身空间,让身心回归,重新充满力量。
在智能方面,引入智慧安防变社区治理为“智”理,多重安防保障,确保方便与安全。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方法,焕新智慧家居体验,实现生活智能化覆盖,让家更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生活注入科技,中国中铁·世纪尚城争作智慧社区的践行者,开启智能人居新风范。
中国中铁·世纪尚城位于上海快速地发展中的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南扩圈,柘林核心区。区域承接奉贤新城南拓发展任务,根据规划区域将建设成为生态、生产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南上海“绿色规划”示范区。项目正位于此核心位置,一路之隔柘林镇政府。紧邻10万方贝港滨水公园,以央企品质、大国匠心,礼献生态宜居生活,盛启南上海时代墅居理想。
周边拥有完善的交通路网,四纵三横立体路网。通过沪金高速、金海路自驾快速到达莘庄及市区各个区域;距离轨交5号线km(线路整体的结构已建成);此外轨交奉贤线规划快速推进中;便捷、舒心、高效生活轻松启航。
自持1.4万方社区底商,周边3.6万方邻里商业及综合配套中心已建成,即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7km范围内包含爱企谷、南桥百联商圈、宝龙广场、人民路商圈、龙湖奉贤天街等商业体,举步都市璀璨生活
目前西侧有新寺学校,根据政府规划区域将再规划4所幼儿园2个小学1个初中1个高中。而紧临地块南侧即为一所幼儿园规划用地
规划中社区医院举步可达;自驾可快速到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中心医院)、国妇婴奉贤院区(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三甲新华医院(在建),为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2024年,房地产市场整体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前三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明显,二手房市场虽然通过“以价换量”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但整体市场仍呈现降温趋势。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1-11月,各梯队城市新房销售规模同比均会降低,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小。然而,四季度以来,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核心城市量价加快修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
从销售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了19%,销售额更是下降了25%。具体到2024年1-11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了20.4%;销售额方面,新建商品房同比下降23.6%,住宅销售额降幅达到25.6%。这一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房地产市场销售规模连续两年出现回调,市场遇冷,购房需求不断减少。
在政策环境方面,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趋势,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多部委集中出台政策“组合拳”,地方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量价加快修复,房地产出现阶段性回稳。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的二线城市由于具有较强的产业支撑、优质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人口吸引力,住房需求相对旺盛,房地产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可能面临人口流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住房供大于求的情况可能较为严重。
具体来看,2024年复苏较好的城市以人口人才净流入、库存去化快、产业优势突出的城市为主,而无突出优势产业、人口流出、库存高企的城市复苏表现相对较差。例如,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属于复苏第一梯队,这些城市环比连续3个月正增长、同比连续3个月改善;而福州、南宁、泉州等城市复苏较弱,这些城市环比、同比改善幅度小、维持的时间短。
• 政策目标明确: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目标成为后续政策的核心导向。随后,多部委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限制性措施,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房贷首付比例以及存量贷款利率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回稳。
• 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提出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此外,还强调了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 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政策宽松: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则更看重通过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放购房补贴、加大房票安置力度等措施来刺激市场需求。例如,郑州不再对新建商品住房实行价格指导,由开发企业自主定价销售;南京取消商品住房项目摇号销售要求,由开发企业自主销售。这些宽松性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
• 政策的因城施策: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库存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实现了因城施策。例如,一些人口流出较多、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较大的城市,通过加大购房补贴力度、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吸引人口回流和购房需求;而一些经济发展较好、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则更看重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提高住房品质,以满足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种差异化的政策调整,有助于各地房地产市场依据自己特点实现平稳健康发展。#3.市场供需
• 刚需与改善型需求分化:2024年,随着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调,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刚需购房者加快入市,总价300万以下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明显增长。刚需购房者主要关注房屋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对价格较为敏感。与此同时,改善型需求也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支撑力量。2024年1-11月,监测城市中多数城市90-120平方米新房成交套数占比保持在四成以上,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上海、无锡、绍兴等城市144平方米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占比较2023年同期提升超5个百分点。改善型购房者更注重房屋的品质、户型设计和小区环境,对价格的承担接受的能力相对较强。
• 人口结构与需求变化:从人口视角来看,中国城镇化率仍在快速推进,2024年1-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9.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3%,但现房销售2.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4%,表现明显好于期房。这表明新增城镇人口的购房需求依然存在,但市场整体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新型住宅形式逐渐受到市场关注。未来,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改善性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亮点。
• 区域需求差异: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由于人口持续流入、产业支撑强,改善型需求旺盛,如2024年上海2000万元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52%,深圳2000万元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49%。而三四线城市则面临人口流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均相对不足,市场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较大。
• 新开工面积与开发投资:受土地缩量、房企资金承压、市场库存规模高等因素制约,202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供给端面临较大压力。中性情形下,预计2025年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6%,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8.7%。2024年1-11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6.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1%。这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普遍采取了谨慎的开发策略。
• 土地市场变化:2024年,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同比下降超两成,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8%,出让金规模仅为2020年高点四成左右。各线城市土地成交规模均缩量,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提升,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核心城市。土拍市场整体维持点状高热、持续分化的趋势,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部分地块竞拍出高溢价,但全国土地市场仍面临调整压力。
• 区域供给调整: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由于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供给端调整相对灵活,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的降幅比较小。而三四线城市则面临较大的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的降幅较大。例如,2024年50个代表城市商品房批准上市面积同比下降约三成,供应规模处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4.竞争格局
• 龙头企业优势显著: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4年销售额排名前10的房企市场占有率占比达到30%,较2023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例如,万科、碧桂园、保利等头部房企,凭借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布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项目资源,持续巩固市场地位。这一些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拥有大量优质土地储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
• 多元化布局:大型房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除了传统的住宅开发外,还涉足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个细分市场。例如,万科近年来加大了在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的投入,通过打造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园区,实现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满足多种客户群体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 差异化竞争:中型房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寻找市场细分领域的突破点。一些中型房企专注于特定区域或特定产品类型,打造具有特色的项目。例如,部分中型房企在三四线城市专注于开发小户型、低总价的刚需住宅,满足当地首次置业者的需求。还有一些中型房企专注于开发高端别墅项目,针对高净值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 客户关系维护:地方房企注重与本地客户的长期关系维护,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它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地方房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小习惯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环境,增强客户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5.资金状况
• 偿债压力: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9亿,而发行规模仅有2209亿。由于销售回款不足,无法通过借新还旧覆盖到期债务,导致房企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部分房企通过债务展期或置换的方式缓解短期债务压力,但这可能会使债务风险向后转移,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甚至高于2024年,达到5275亿元。
• 资金链断裂风险:受销售回款不畅、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些中小房企因资金链紧张而面临项目停工、延期交付等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这种资金链断裂风险不仅会影响房企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购房者权益受损、社会稳定等。
• 市场规模与销售:202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规模恢复仍面临挑战。中性情形下,预计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6%。若城中村改造及收储存量房等政策加快落实,居民置业意愿提升,乐观情形下,202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或可实现止跌。从区域来看,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入、经济活力强等因素,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而三四五线城市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